往期展览

“南来北往”

 

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

2020.10.30 — 2020.12.6

壹美美术馆一、二层

“南来·北往”是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的名称,自古以来,也是中国文化流变迁徙的基本主题。

 

 

钱穆先生说,中国历史上最强、最富的时期,当数汉唐。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到东晋永嘉之乱,往南移动,扩及长江流域。不过,唐代以前的皇帝,各种大家,十之有九都还是北方人;唐代宰相,只有一个张九龄是岭南人。安史之乱以后,文化中心进一步南移,到宋代靖康之乱,宋室定都临安,这一南移过程基本完成。

 

 

中国文化的迁徙移动正好和欧洲是相反的。欧洲是逆流而上,从小地面向大地面,从温带向寒带扩展。中国则是逆流而下,遇到大乱,就往新地方跑,从北方往南方跑。到明清时期,剧情完全反转;清乾隆十八年统计,天下粮食,南粮8分,北粮2分;桑蚕在早期也是北方发达,到明清则转为南方……

 

 

近代以来,中国南方沿海得现代风气之先,携新文化一路向北;伴随这个过程,中国文化又不时反观自身,寻根问祖,于是,积淀深厚的北方文化也不断施展自己的影响力,形成了南来北往,异常活跃的局面。

 

 

倚据这个大背景,再看广州美院和清华美院之间的雕塑展览、交流,自然就显现出了一番特别的意义。

 

 

广美雕塑在中国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令人不可小觑。它的谱系、文脉传承有序,层次井然。它既有沿海地区开放、包容、活跃的创新品格,又一直恪守学院本色,注重雕塑的本体和基础,不失严谨和扎实。广美雕塑自新中国以来,特别在雕塑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方面,在国内领一代风气之先。近年来,广美雕塑招贤纳士,吸引了各名校的青年博士的加盟,使得它蓄势待发,来日可期。

 

 

清华雕塑的基础是原中央工艺美院特艺系的装饰雕塑专业,并入清华大学之后,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办学优势,招揽各方名家,现已脱胎换骨,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清华雕塑借助清华大学强大的科技实力,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创新上,在科技手段在雕塑的运用方面抢尽先机。经过了一段时间磨合,整合多种来源和成分,清华雕塑目前初步形成了注重文化高度,注重传统的现代转化;注重具象造型,注重材料语言和制作工艺的基本特色。

 

时至今日,我不再认为在雕塑创作上,所谓地域风格,学院风格有多么重要;就作品而言,也不认为所谓南方和北方的差异有多么明显。

 

 

理由有二:其一,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的时代,所谓特殊风格和独门绝技的意义正在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语境,共享的平台。由于知识来源和传播渠道的变化,“网课”、“线上”越来越普遍,这深刻地影响到了教与学的关系。张家弟子学李家,李家弟子学张家,这种现象实属正常。在创作上,老师未必强于弟子,弟子也未必不如老师的情况也不鲜见。其二,随着高校之间的师资流动,毕业学生的跨校际分配,早已打破了过去相对封闭,近亲繁殖的旧格局,传统的地域之分,南北之分,校际之分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参展艺术家

潘鹤 李德利 梁明诚 张錩 杜宏宇 王洪亮 王小蕙 黎日晃 林国耀 吴雅琳 黎明 魏小明 曾成钢 杨学军 胥建国 许正龙 陈克 魏二强 蒋剑韬 翟庆喜 董书兵 卓国森 陈辉 张健 李鹤 冯崇利 屈金 夏天 张弦 许群波 吕绍藩 陈宏践 吴青峰 吕学晶 吴德灏 宿志鹏 王浩 马文甲 谢国发 程辰 罗幻 王轶男 王海同 刘佳婧 占研(年龄序)

Past Exhibition

“The South + The North

 

 

China Contemporary Academic Sculpture Exhibition

2020.10.30-2020.12.6

 

OneArt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