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展览
“游心”
陈辉作品展
2024.8.31 — 2024.10.20
壹美美术馆二层
作为一位优秀的雕塑家,陈辉过去一直面对的是传统的雕塑材料,如石材、青铜、塑泥、玻璃钢等等,然而受到原博对纸工艺的研究影响,他也开始对纸这种媒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同的是,如果说原博是在与纸媒介对话,那么陈辉则是以纸为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陈辉一直在雕塑中追求一种对精神状态的表现,虚与实、静与动,完全是内心世界的外化,而其内核源自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以及禅宗的世界观的影响。在用传统材料创作时,如《山顶上的一片云》《听·云一》《坐观云闲》等作品,他试图用沉重的金属去表现空灵与虚静,因此,他常常采用边界朦胧的形式,略去了云气与人物的细节,让它们处在一种超脱而游离的状态。纸的可塑性、纸的轻盈,对陈辉而言是颇具启发性的,他试图用这种新材料去拓展新的思路。有趣的是,当运用纸和泡沫这些轻盈的材料时,陈辉反而去表现更为厚重的山体,如《观山》和《叠山》。陈辉首先将收集来的废纸箱浸泡后放入纸浆机打成纸浆,然后用纸浆在泡沫骨架上进行塑造,他充分利用了纸浆本身的色彩,似乎与山石的颜色更为契合。
在陈辉的作品中,既能看到麦积山佛教雕塑的影子,也能看到中国传统的博山炉、山水画对他的影响,而作品中或坐或卧或在看手机的那些闲适的人物,正是他个人不同心境的写照。事实上,艺术作品中人物的状态不过是现实理想的投射,正因为生活的沉重才让人向往“游心”的状态。陈辉也在尝试通过不同材料的对比来展示更为宏观的视角,如《一山一世界》,在这个博山炉形状的“仙山”上布满了不锈钢球,与展厅里悬挂的不锈钢球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弘的宇宙,达到了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一种交流与辉映。
陈辉的雕塑介乎具象与抽象之间,恰如中国绘画一样,既非客观地描摹对象,又从不背离自然形态,正是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一种形式语言的平衡以及一种超然的意境。
——张敢
参展艺术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雕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联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与公共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首都公共艺术专家库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传统美术分委员会委员。担任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国家奖“山花奖”评委。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金奖、第三届刘开渠杯国际雕塑大展作品铜奖、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等。
“The Enjoyment in Heart”
Chen Hui's Works Exhibition
2024.8.31-2024.10.20
OneArt Museum Second Floor
Past Exhibition
策展人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从事西方美术史的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西方基督教美术、西方现当代美术和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现为清华大学第十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艺术学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清华美术》主编。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代表著作有《绘画的胜利还是美国的胜利?——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研究》《欧洲19世纪美术》《外国美术史简编》等。